
详细介绍
连附六一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医学正传》卷四引丹溪方。具有泻肝火,止胃痛之功效。主治胃脘痛甚,诸药不效者。临床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、慢性胃炎、胃黏膜脱重症等。,
名称
连附六一汤
出处
《医学正传》卷四引丹溪方
功用
泻肝火,止胃痛
主治
胃脘痛甚,诸药不效者
趣味记忆
连附六一姜枣群,胃有郁热胃痛甚,呕吐酸水口中苦,清胃止痛制酸灵,
组成
黄连六钱,附子(炮,去皮脐)一钱。
用法用量
上细切,作一服。加生姜三片,大枣一个,水一盏半,煎至一盏,去滓稍达服。
功用
泻肝火,止胃痛。
主治
胃脘痛甚,诸药不效者。
方义
本方中重用黄连以清泻肝胃之火,少佐附子辛热,从热药反佐以制黄连之寒,且能止痛;生姜、大枣调中和胃。诸药合用,有清泻肝火,和胃止痛之效。
运用
临床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、慢性胃炎、胃黏膜脱重症等。
加减化裁
胃痛较甚、加川楝子、延胡索;泛叶酸水,加瓦楞子;纳呆苔腻,加厚朴;气滞胀满,加木香、陈皮、枳壳。
重要文献摘要
《医学原理》:“连附六一汤:治胃脘久痛,乃湿热为害,法当疏郁清热可也,故用黄连之苦寒清热,佐附子之热散郁,用黄连之寒,不为郁热所忤,乃从治之法也。黄连(炒焦褐色),苦寒,六钱,附子(童便煮),辛热,一钱,为一剂,加姜三片,大枣三枚,水煎,热服。”
《古今医统大全》:“丹溪连附六一汤:治胃脘痛甚,诸药不效者。寒因热用方也。黄连六钱,附子去皮脐,一钱。右咀,水盏半、姜三片、枣一枚,煎一盏热服。”
《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·点校本·第4册·臓腑身形·下·卷155-216》:“连附六一汤:治胃脘痛甚诸药不效者,热因热用也。黄连六钱,附子一钱,姜枣煎,熟服。”